2011第二十二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徵稿啟事
100年3月公告
一、會議名稱:第二十二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二、會議時間:中華民國100年9月24、25日(星期六、日)
三、會議地點:南華大學雲水居國際會議廳(暫定)
四、主辦單位: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五、協辦單位:按輪流主辦次序排序
中華慧炬佛學會、元亨佛學研究所、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佛光大學宗教學系所、福嚴佛學院、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華嚴專宗研究所、圓光佛學研究所、法鼓佛教學院、佛光大學佛教研修學院、香光尼眾佛學院
六、申請資格:國內佛學院及各大學相關系所之學生
七、會議主題:
(一)修行、法會、懺儀
(二)佛(教)學與環保
(三)佛(教)學與災難
(四)佛(教)學與網路
(五)佛(教)學與性別
(六)佛(教)學與醫療
(七)佛(教)學與殯葬
(八)佛(教)學與音樂
(九)佛(教)學與其他宗教
(十)建國百年與佛(教)學
(十一)台灣境外的佛(教)學研究
(十二)任何相關議題
八、錄取篇數:約25-35篇。
(一)由主、協辦單位各推薦二篇論文參與發表,不需審查。
(二)其餘篇數開放給各大專院校的研究生,由主辦單位成立「論文審核委員會」審查
發表者提要。
九、申請期限
(一)報名期限:100年5月10日止,繳交回函表及論文題目和摘要(約300-500字)。
主、協辦單位推薦者,請由系、所辦直接傳送DOC檔及PDF檔至
conference1003@gmail.com。來信標題請註明:【第22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推薦題要。
(二)論文截稿期限:100年8月1日止(請寄DOC檔及PDF檔)。
十、論文格式與相關事項
(一)論文格式,如附件。
(二)會前單篇論文PDF檔將公開於「南華宗教所」網站,不另郵寄「會前論文集」。會議
當天亦不裝訂論文集,請與會者自行列印有興趣之論文,或直接連線網站參閱。
(三)大會發表過之論文,原則上經指導老師督導、作者修正,經講評者再次審閱通過並推
薦刊登後,才由主辦單位彙編到會後論文集內,否則不予刊登。所刊登論文版權屬本
會所有,並將公開於「南華宗教所」網站。
(四)預計刊登之論文,請於11月15日前繳交(DOC檔及PDF檔)。
(五)會後論文集之彙整,將依所寄來的PDF檔原稿,列印出來影印裝訂,不重新排版。所繳交之論文,請一律依規定格式書寫(參第十二項),否則不予刊登。
(六)主辦單位將於會後論文集彙整裝訂後,寄贈發表者、評論者與主持人;其他與會者,
則根據有意願索取者所填寫之資料,郵寄贈送。
十一、聯絡電話及地址
聯絡人:第22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籌備處
凡來信標題皆請註明【第22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網 站:http://rel.nhu.edu.tw
電 話:05-2721001#2161/傳 真:05-2427160
地 址:62249嘉義縣大林鎮南華路一段55號(宗教所)
十二、論文參考格式
(一)全文字數以不少於八千字,不超過二萬字為限(含附錄及注腳等全文)。
(二)請務必使用Win-word文書處理系統,以利排版。並請檢附DOC檔及PDF檔各一份,
特殊字型請附上造字檔,用電子郵件傳遞。
(三)邊界:上下2.5cm,左右3cm,不留裝訂邊。
(四)每篇論文首頁請檢附
1. 題目:標楷體18級,置中。
2. 作者姓名:標楷體12級,置於題目下方一行之中央處。
3. 作者就讀學校及系所年級:標楷體12級,置於姓名下方一行之中央處。
4. 提要:中文摘要(約300-500字),新細明體12級。
5. 關鍵字:至多5個(新細明體10級加黑),置於提要下方。
6. 英文和阿拉伯數字請採用Time New Roman字型。
(五)第二頁正文開始
1. 正文:新細明體12級。
2. 引文:標楷體12級。
3. 隨頁注腳:新細明體10級。
4. 英文和阿拉伯數字請採用Time New Roman字型。
5. 巴梵等羅馬轉寫字請統一採用 Time New Roman 字型或 TS字型共有四個檔請區別使用。分為小寫字、大寫字及斜體大、小寫字四種。輸入時,請指定視窗之字型即可。
選TS | ||||
如: | Shift | A | → | A |
Shift | I | → | I | |
Shift | L | → | L | |
Shift | R | → | R | |
Shift | J | → | J | |
Shift | N | → | N | |
Shift | S | → | S | |
Shift | C | → | C | |
Shift | G | → | G | |
選TS-La | ||||
如: | Shift | A | → | A |
Shift | C | → | C | |
依此類推 |
I. (一般用)正體小寫用TS字型
II. (人名開頭用)正體大寫用TS-La字型
III.(書名用)斜體小寫用ts-it字型
IV.(書名開頭用)斜體大寫用TS-La字型
(請上網站下載,加入控制台之「字型」內)
6. 請於論文末統一書寫「參考文獻」。
(六)標點符號用法
1. 引用之書名及學報名:中、日文以《 》,英文以斜體字表示。
2. 章名、論文名:中、日文以〈 〉表示,英文以正體字,但加“ "表示。
3. 專有名詞及引文:中、日文以「 」,英文以“ "表示。
4. 獨立引文,內縮 3 格,成一獨立方塊,引文文字請一律使用新式標點。
5. 論文標題層次體例:請照 一、(一)1. (1) 依序論述。
6. 中英紀元年代,及文字敘述中之數字,請以阿拉伯數字書寫。
(七)注腳格式
1. 正文中的注腳號碼以阿拉伯數字表示,後空一格。題目、摘要頁請不要加注,注腳請由內文頁開始。
2. 以隨頁注方式表示,一律置於每頁的下方。
3. 使用格式如下:
(1)引用藏經
A. 引用佛教藏經等原典如果使用略符,請說明略符使用方式。
B. 引用藏經時,請依序標冊碼、經號、頁碼、欄次、行碼,如: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冊10,第 279號,頁299中16。 若是採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 簡稱 CBETA)之資料,請以下列方式列出: 《大方廣佛華嚴經》,T10, no. 279, p. 299b16。
C. 如果引用《續藏經》,CBETA標明三種不同版本出處,例如﹕《天聖廣燈錄》, (CBETA, X78, no. 1553, p. 420, c17-p. 421, a6 // Z 2B:8, p. 298, d6-p. 299, a1 // R135, p. 596, b6-p. 597, a1),請選擇其一種列出。 例如:《天聖廣燈錄》, X78, no. 1553, pp. 420c17-421a6。
(2)注腳中引用專書和論文之格式,如下:
李志夫,《摩訶止觀之研究》,頁150-151。
黃啟江,〈張商英護法的歷史意義〉,頁123-166。
Powell, William F., The Record of Tung-Shan, pp. 1-20.
Gregory, Peter N., “The Vitality of Buddhism in the Sung,” p. 18.
(八)頁碼:頁尾置中。
十三、參考文獻格式(請置於文末)
(一)參考文獻排序方式:
1. 中、日文專書論文等依作者姓名之筆劃排序,西文專書論文等依作者姓名之字母順序排序,網路資源亦依筆劃或字母順序列於最後。
2. 同一作者文獻,依出版年代排序。同一作者同一年有數項著作時,再以 a、b、c、……順序排列。
(二)參考文獻格式與順序如下︰
1. 原典文獻(漢字依筆劃排序。巴梵藏文獻在後,依字母順排序。)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冊10,第 279號。
或《大方廣佛華嚴經》。T10, no. 279。
《天聖廣燈錄》。《續藏經》冊78,第 1553號。
或《天聖廣燈錄》。X78, no. 1553。
《酉陽雜俎》。《四部叢刊初編子部縮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
《後漢書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2. 中日文專書、論文、網路資源等
水野弘元(1995)。〈諸法句經の偈の比較對照〉。《佛教研究》24。頁5-76。
朱秀容(1994)。《孤山智圓之研究》。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論文。
印順(1950a)。《中觀今論》。香港。(臺北:正聞出版社,1971年重版。)
印順(1950b)。《性空學探源》。香港。(臺北:正聞出版社,1971年重版。)
舟橋一哉等著(1993)。《佛學研究指南》。關世謙譯。臺北︰東大出版社。
李志夫(2001)。《摩訶止觀之研究》。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20。臺北:法鼓文化。
荻原雲來編(1979)。《梵和大辭典》。東京:株式會社講談社。(1987年,第一版第三刷)
黃啟江(1996)。〈張商英護法的歷史意義〉。《中華佛學學報》9。頁23-166。
釋恆清(1995)。〈《寶性論》的研究〉。釋恆清主編,《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中央研究院。「中華文明之時空基礎架構」網站。http://ccts.sinica.edu.tw/index.php?lang=zh-tw。
3. 西文之專書、論文、網路資源等
Gregory, Peter N. 1999. “The Vitality of Buddhism in the Sung.” In Buddhism in the Sung. Edited by Peter N. Gregory and Daniel A. Getz Jr.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Jan, Yün-hua. 1986. “A Study of Ta-ch’eng ch’an-men yao-lu: Its Significance and Problems.” Chinese Studies 8, pp. 533-547.
Keyes, Charles F. and Daniel E. Valentine, eds. 1983. Karma: An Anthropological Inquiry.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owell, William F. 1986. The Record of Tung-shan. Honololo: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Siren, Osvald. 1925. A History of Early Chinese Art. 4 Vols.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Woodward, F. L. and E. M. Hare, trans. 1932-1936. The Book of Gradual Sayings. 5 vols. Oxford: Pali Text Society.
2011第二十二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論文提要回函表
法名/姓名 | □僧 □俗 | 性別 | □男 □女 | 論文主題類別 | |
身分證字號 (國籍、護照號碼) | E-MAIL | ||||
聯絡電話 | 手機 | ||||
戶籍地址 | |||||
學校系所/年級 | |||||
發表論文題目 | |||||
論文提要(約300-500字): | |||||
※煩請填寫本表後,於100年5月10日前,依徵稿啟事所訂方式,以電子郵件寄至主辦單位,以利規劃作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