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第22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入選名單2011/07/11


/協辦單位/學校
發表人
題目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釋証煜
由「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探討蕅益智旭註解《楞嚴經》之特色
元亨佛學研究所
沈宥均
藥師法門的探討研究
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邱怡靜
地藏信仰在台灣流傳之研究
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王一如
走過佛教轉型期的比丘尼 ——以馬來西亞怡保觀音堂比丘尼為例
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英俊宏
佛教在殯儀服務的應用與價值
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劉演湧
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與死亡
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釋自憲
府城竹溪寺創建年代之考察
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宗教組)
釋海門
華嚴宗古十玄唯心迴轉善成門研究
佛光大學佛教研修學院
鄭麗莉
A Study of Dharani based on the Lankavatara Sutra
佛光大學佛教研修學院
釋有是
A Study on the Nianfo Sanmei Baowanglun by Feixi
法鼓佛教學院
釋德圓
寧瑪派教法傳承特色 ——「近傳伏藏」之研究
法鼓佛教學院
溫婉如
《維摩詰所說經》、《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之新式標點問題舉例
法鼓佛教學院
蘇文瑞
探討禪宗傳承的建立 —— 以禪宗四祖道信為主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李育憲
中華禪法鼓宗的修證路徑 ——以聖嚴法師的禪修著作為中心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釋真彬
《長老尼偈》之敘事研究 ——兼以對照《比丘尼傳》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蘇蜂琪
佛教醫學疾病觀之研究 ——以《阿含經》為研究核心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郭玉茹
唐代《陀羅尼集經》之儀軌與音樂探討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卓芸心
結構主義:千佛山志業體系初探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釋効定
佛教寺院經濟消費 ——以廣州市越秀區光孝寺和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為例探討之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釋延明
藕益智旭對菩薩戒的注疏與方法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釋法如
原始佛教的布施哲學 ——以「四尼柯耶」為主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李明傑
台灣現代喪葬儀式之佛化元素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李建弘
佛教與附身
香光尼眾佛學院
釋性因
僧團諍事的滅諍人員具緣條件初探 ——<十誦律>為主
香光尼眾佛學院
釋見沄
從杜威教育思想探討《四分律》「和尚、弟子法」之教育意涵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設計研究所
吳仁華
台灣佛寺建築在後現代主義下的觀察與探討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謝成豪
黃念祖在《心聲錄》中對「彌陀淨土」之提倡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曾繁玲
北宋儒佛會通思想研究 ——以僧契嵩《中庸解》為中心的考察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研究所
釋惟曦
餓鬼道思想之研究
華嚴專宗研究所
林銘光
初地菩薩十願之研究 ——以《華嚴經‧十地品》為主
華嚴專宗研究所
釋養行
四無量心之研究  ——以《華嚴經‧十地品》發光地為主
圓光佛學研究所
釋性璁
世尊最後教誨之「不退法」 ——以漢譯《遊行經》為主
圓光佛學研究所
釋圓明
天台行位「接位」之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釋正持
華嚴〈十地品〉之傳譯及其影響
福嚴佛學院
釋長旭
「無表業」之探究 ——以說一切有部論書為主
福嚴佛學院
釋道一
論初發心菩薩凡聖階位之界定 ——以《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會)》及《大智度論》為主